造作新家App打开造作APP,畅享更好体验
造作,古汉语中意为制造、制作,现代释义则赋予其一丝傲娇的贬义。而这样一个褒贬不一又富含多层意思的词,却受到了一个设计类家居品牌的青睐,并将其用作品牌名。因为创始人及其团队认为:一个没有棱角的品牌是站立不住的,与其甜腻庸俗,不如别致有趣。于是“造作”这个家居品牌,在2015年正式上线。
在经过了一年的线下实体店试运营之后,造作在今年开始了门店拓展。本着“从大师到大众”的理念,造作给市场带来的是出自大牌设计师之手,却能走进大众市场为人接受的商品。创始人舒为也表示,造作的愿心,就是要在设计类家居品牌的领域里,成为消费者的选择目的地。
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家居开始有更多日常化的需求。加之消费习惯的改变与升级,家居业态进驻购物中心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对于家居品牌进驻购物中心的新模式,造作创始人舒为这样理解:“以前谈及家具家居,无非是家纺店和家具城。而现在的消费者更需要的是生活方式,需要美学提案者。”消费者在不断期待着购物中心可以成为一站式完成生活娱乐所有目的,而家居这个品类的进驻无疑完整了生活类业态。
舒为认为,家居品牌进入购物中心,带入了文化和设计的元素,相较于时尚的设计,家居类更为安静。此外,家居店能够提升消费者的驻店时间,而其专业的橱窗陈列和产品的设计元素,也会带动购物中心的其他店铺。“在北京颐堤港,很多店铺都会来造作买我们的产品,回去放在自己的店里做装饰。整个氛围是互相认可、互相合力的。”
在最基础的餐饮消费,和之后的服饰、美容等消费之后,中产阶级家庭对家居有了更多日常化的需求。基于这样的消费变化,舒为认为家居品牌进入购物中心,正是迎合了这种日常化。
以线上店开始的造作,在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磨合、发展后,已经成功地将线上品牌拓展至线下门店。而这也是造作与常规家居品牌的不同之处。
对于线上官网和线下实体店,舒为觉得这两条渠道是互融互通的。“造作非常强调线上线下的互相印证,我们相当一部分进店的客人,都已经从互联网上有了对造作的认知。这批客人进店之后目标性很强,购买率很高,这就是一个线上向线下引流的过程。”
而对于首次到店需要了解造作的顾客,线上成千上万的晒单和买家的搭配就成了可以给消费者的最直接的介绍。“在实体店购买的顾客,回去之后也可以在官网上晒单,顾客很乐意在线上相互借鉴搭配。如此,我们不但打通了互联网人与人之间平等沟通的数据,也实现了线上线下用户数据的互相映衬。”
作为一个线上品牌,造作有自己的后台,数据的实时累计分析可以预测到未来4-6个月的库存变化状况。这个预测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一个批量生产的设计师家居品牌的库存问题。
在诸多的设计类家居品牌中,坚持大规模原创并批量化标品生产的,当属造作最为头牌。既然是设计师品牌,自然在产品的研发、设计上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
舒为介绍说,在造作,每一件产品都要符合三大要素的标准。“首先是设计意图和外观。我们会要求在现代设计的范畴之内,把功能与形式相统一,这是造作的核心观念;其次是色彩的标准,造作的色彩是一个很强化的印象。我们会把颜色的互相搭配埋到产品里面,这样就实现了用户可以大胆选择搭配;第三就是技术的标准,每一个单品都有固定的产品标准。而每一个材料标准里,我们都会升标,力求精致舒适。”
用最顶尖的大牌设计师,做大众市场的商品,造作的这个理念是对市场的一个挑战。舒为认为,如果一个设计正品,不能将产品做到可以让大众接受的价格,那不是本事。“我要在标准控制之下,尽量把毛利打下去,把生产效率提起来,在生产规模和库存周转上做很多优化。让更多大众用户能够拿到大牌设计正品,这是我们做这个品牌最核心的愿心。”
截至目前,造作已经在上海、北京、深圳落户4家实体门店。今年4月份已经完成B轮融资的造作,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会加快扩展的步伐。
舒为透露,造作会以旗舰店+精品店的模式先发力布局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上海的门店数量在2018年底之前会增开4、5家。
关于合作伙伴,造作会选择运营能力比较强的开发商项目,而选址倾向于城市居民区而非旅游区和核心商业区。对于楼层和落位,造作更青睐中端品牌所在的人流量大的楼层。
完成一线城市布局之后,造作计划在2019年双管齐下,开始进行海外市场和新一线城市的同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