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新家App打开造作APP,畅享更好体验
“讨巧”虽然能节约时间,却也在无形中,“节约”掉了“创新”与“品质”。
对于那些以消费者为核心,创作和生产原创产品的品牌而言,研发出一件“拿得出手”的家具,注定要倾尽许多人的心力。当然,与那些“拍脑门儿式”的设计和决策不同,原创品牌的研发周期都不会太短,期间更伴随着许多痛苦、纠结与取舍。
虽然每个人心中对“好坏”的评判标准都不同,但这次,青舍依旧想借用一个品牌的原创产品创作过程,帮大家“窥探”一件靠谱的成品家具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抛开“个人喜好”,只说“创作过程”,不论大家是否与下面这个品牌,抱有相同的审美与价值观,都请放下私心,单纯地体会“原创之过程”。
这次,被我们“一挖到底”的,是被不少家居达人所喜爱的造作ZAOZUO。
据说,“造”是制造,“作”是设计,造作是个与生俱来就带着不凑活、不妥协基因的品牌。所以,今天,我们以“好奇者”的视角,将“造作”刨开来看看,也将舒为口中一件产品“至少花半年”的研发过程挖出来与大家见见面。
先弄清设计是给谁做的,消费者有怎样的需求,是设计出好产品的开端。
习惯性“想当然”是产品设计的死穴,如果设计师过于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消费者跟自己想法一致,而不是真的去认真了解某类群体的需求。这样很容易就会做出“不被接受”的产品。
用户画像,是一个需要品牌用心、用脑,发掘一个个鲜活的消费者的过程。用户到底是谁?什么年龄?什么收入?身份背景如何?性格喜好是什么?有哪些空间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点。
青舍听说,“朝阳女白领”可是造作的重点用户,之所以有这样的客户画像,可不是胡乱猜想而来,而是造作通过入户采访、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和剖析研究得到的答案。
在与舒为私聊的过程中,我们对她下面这句话印象最深:“造作其实很简单,眼睛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用户。”
在能力范围内,做能满足用户需求、帮用户解决居住痛点的产品。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却总有人要么逞强,要么跑偏。
“打死都不动摇”的核心原则,是每个公司都必须要有的。对家具品牌而言,这个原则更加重要。说起造作的“不动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设计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
“无需盗版,不屑山寨”,坚持原创,也是造作的原则之一。不过这个原则要想做好可是需要点本事,这时,之前“给谁做”这一步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造作产品种类跨度很大,每个品类中的每个材质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业属性和不同供应链,而每个材料的应用都应建立在这条供应链行得通的基础上。
生产与供应链,是稍微懂点行的人在研究一个品牌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对于这点,舒为直言,初期,他们会先和工厂磨合出一种材料的玩法,并完善这条供应链和内部团队的全部联系,待一切顺畅之后,才会加码。
只有提前做好用户选择,才能让产品和消费者“对口”,而这之后,大家面对的问题将愈发具象。
比如,当我们准备设计、生产一张餐桌,并将用户锁定为一次购房且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小夫妻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
1、群体大多选择了使用面积约60平米的一居室,或80平来的两居室;
2、这些比较常规的客厅户型面宽比约为3.78。
3、年轻人的“餐桌”有时得要承担部分社交功能……
当“做什么”明确下来,我们使可以给出准确的设计要求了。
如何把工作交给对的人,也是一门学问。
他擅长做什么?他曾经做过什么?他与公司是否有过合作?以前的设计出现过哪些问题?
无论是内部设计工作室的伙伴,还是全球各地合作的设计师,在分配每个产品给谁设计时,需要公司权衡各类问题后才能下结论,十分烧脑……
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经验与了解之后,才能进行工作的具体分配。做到给“对的人”,分“对的工作”。
对的人,做对的事,即便看起来只是按部就班,结果也往往给人们惊喜。
在产品孕育阶段,要经过灵感构思、画草图、制作模拟3D模型、制作模型系列流程,这个阶段是设计师们创作产品的灵魂阶段。
▲造作百合椅™设计师Constance Guisset制作模型中
回到内部继续研发之前,这些产品还是只有大轮廓的“雕塑”,如想继续细化下去,就得细致磨合“雕塑”的眼耳口鼻了。要知道,在研发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仍有无数问题等着大家解决:尺寸制定是否安全、舒适?色彩用什么?五金用什么,具体结构如何确立? 当这些与产品价格息息相关的问题得到解答,用于工厂打样的技术图也就出来了。
此过程需要设计端与生产端反复沟通。任何一点小的修改都被无数眼睛紧盯着,丝毫马虎不得。
随着细节的逐步调试,产品也会发生各种变化。有时需要叠加需求,有时则需要有所取舍,而这个实现的过程,也不止于“实现”二字,此阶段还要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检测,包括环保性测试,压强测试,倾倒测试等。
以软体座椅或沙发为例,调整最多的其实是“坐感”。第一层面料的材质与闷工用什么?面料与海棉之间垫些什么?丝绒、羽绒还是丝绵?海绵垫几层?每一层垫哪种材质?材质够不够软,足够提供包覆感吗?密度会不会太低,材质会不会不耐用?这些,都与坐感相关,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得到解答。无数的试坐与调整后,一件舒适的软体家具才能诞生。
▲ 造作远山沙发™
产品细化中,还有许多问题细致到令人出乎意料:产品的包装如何设置能让货车装得更多,更满?包装能否进入造作实用的立体货架大仓?运输过程中什么可能会被损,需用多少包装材料?以什么样的插钢结构来搭建货架,才能保证空间占用成本与货品和配装成本相互平衡?
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买到合适的好产品,采用中、大型工厂,设立科学的流水线,是造作的选择。而为好产品没立专有的产品线,并及时作出调整,不仅需要专业的计划与指导,更需要工厂端的积极配合。
舒为说:“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供应链鲜有对接国外设计师的经验。所以到了真正开始干细活,把“雕塑”中的眼耳口鼻细化出来的时候,大家多少还是有些不知所错的。不过,当造作与大家磨合时间长了,发现供应链在积累新的经验时,也并不真的缺乏责任心。我们绝对可以彼此理解,对品质和细节的要求达成共识。”
产品产出后,实时获取数据端的灵敏反馈,并作出应对。
每年,造作约淘汰20%的SKU。其中,色系、尺寸占了绝大部分。
比如,一件产品在刚刚推出时共有四个颜色,但在获取了一段时间的数据反馈后,如若发现消费者不太能接受其中某个颜色,造作便会开始调整。或出清存货不再生产,或者调整颜色到大家能接受的范畴。
▲ 丝绸椅™
不敢说全面,不敢说深刻,不敢说事无巨细,作为旁观者,青舍只是将“一件原创设计诞生的过程”记录下来而已,而造作也只是许许多多坚持原创的品牌之一。尽管在这期间,我们已然尽量保持客观与中立,但从头到尾的跟踪与畅聊,仍然让人轻易就感受到了“原创设计”的不易。
这条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原创之路,漫长而充满变数,但可喜的是,许多家居品牌仍愿意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无论作为媒体还是消费者,我们都希望这些默默付出汗水与泪水的原创人能获得等值的尊重与认同,更希望,大家能把这些好产品“看在眼里,收入家中”。
*本文转载自青舍Qing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