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作新家App打开造作APP,畅享更好体验

打开App
暖暖的新家x造作 | 50平“老破小”化身黑科技“适老房”

暖暖的新家x造作 | 50平“老破小”化身黑科技“适老房”

王爷爷的家,上海,50㎡,“老年人的家就必须老土?不是这样的。”

闵行,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卫星城。1958年,作为上海电机厂的技术骨干,王友文带着妻子来到了这里工作和生活。61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已年近90,膝下5个孩子也年过半百,各有各的一大家子要张罗,老两口便单独居住在这套老公房里。

这套50平米的房子,据王爷爷回忆,在30多年前“是非常高档的,洋房一样的”,可现在对于老两口来说,已经是一个充满安全隐患的居室。子女曾劝他们搬家,然而这一片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区,就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家,见证他们荏苒岁月的地方,老两口无论无何不肯走。

北京卫视《暖暖的新家》第九季,设计师联合造作,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造,将50平“老破小”,改装成了便捷安全的“适老房”,还展现了一把家居“黑科技”!

改造前

47处安全隐患触目惊心

改造前的王爷爷家,看起来有点眼熟:极度老化后的、典的80年代家居空间样貌。

50平米被分割成7个“小盒子”,除了卫生间、厨房和王爷爷与老伴分开住的两间卧室,其他三个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堆满了杂物。老人平时生活节俭,囤积了大量旧家具和旧物,光烧水壶就有五六把堆在柜顶上,餐桌下堆满纸箱子,吃饭有时都只能站着。床底的脸盆、塑料收纳篮、旧式木箱子和衣柜、斗柜堆放……严重侵占了有效使用空间。

负责改造的设计师张海翱在家里走了几圈,就数出了47处安全隐患:设施老化、物品囤积带来的尖角33处、不合理格局存在的狭窄通道5处,老式设计理念留下的陡坎9处。

仅看洗手间就问题一堆:只有马桶和热水器,如厕完毕要去厨房或阳台洗手;马桶边没有可以借力的设计,夏奶奶已经习惯如厕后双手扒着门框起身,经年累月,门框附近的瓷砖都已留下指痕;卫生间御厨房共用一扇推拉门,如果两边都有人使用,出入时就会被门夹到;此外,门口还有一个4cm高的门槛……

两位老人虽然生活尚能自理,但一方面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夏奶奶一只眼睛失明、腿脚不便,因此儿女即使每天去看望,也一直提心吊胆:“有时候好像说不出,总感觉我爸爸妈妈会不会有事。”

负责改造的设计师张海翱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擅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改善居住空间。在仔细分析现有空间、与两位老人及其子女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后,定下此次改造得两个方向:1、空间布局必须极度简化。2、借助科技,究极细节,做到“科技适老化”。

改造后

时髦变身“科技适老房”

改造前

改造后

7变3,空间分隔更简单

“给老年人的住宅,不要做得太复杂,一定是越简单越好。空间分隔要特别明确,这样就能尽量减少转折和尖角。”

张海翱从空间布局下手,大刀阔斧拆除了4面非承重墙,将布局从7个“小盒子”,变成了卫生间、卧室、客厅3个通透的“大盒子”。

原本小客厅和王爷爷卧室之间的隔墙被拆除,成为了现在的客厅、餐厅、厨房一体的长条空间。两侧设置大量的落地式封闭储物柜,令收纳空间扩大三倍,还给老人一个清爽无杂物的客厅。

客厅重的软糖沙发圆润小巧,色彩明亮,对小户型极其友好,开放式落座设计,儿孙来了,也能轻松容纳多人落座。软硬适中的坐感,令王爷爷一个劲儿说:“太好了!”

同样小巧灵活的花间实木小桌和提拉米苏手推车,取代笨重茶几,既节省空间,又方便爷爷奶奶在看电视的时候随手取放水杯等小物。

改造前的卫生间不到2平,设计师将原本属于厨房的2平米也并过来,让面积扩大成之前的两倍。

由于老人饮食清淡,厨房就被挪到原本小客厅的位置,成为一个整体化的开放式厨房。水池、操作台、灶台有序排列,使用面积也比原来扩大两倍。面对一扇大窗洗菜做饭,王爷爷连连说“好得多了,好好好”。

厨房旁边就是餐厅区,一张瓦雀餐桌、几把洛城椅围成宽适的用餐空间。

“瓦雀餐桌设计语言非常圆润,上上下下没有一点尖锐处,对老人来讲非常安全。”设计师说。造型简约的洛城椅,细腻的曲面符合人体工学,坐感舒适,闲置的时候无论推进餐桌下还是叠摞起来,都可有效节省空间。

原本的储藏室、夏奶奶的卧室、阳台,合并成了一间明亮的大卧室,摆设了两张床,既不影响彼此休息,又方便两位老人相互照顾。虽然现在很多老年夫妇都喜欢分房睡,但设计师还是建议,最好睡同一间房,“毕竟夜晚是事故高发的时段。"

改造前,二老分别的卧室

改造后,住在同一间卧室方便互相照顾

卧室和阳台之间的隔墙拆除之后,通光效果更好,白天满室明亮。而原本属于储藏室的空间,被改造成了老人的衣帽间,这里还留出了一个小小的医护区,方便老人平时在家自己测血压等。

兼具衣帽间、医护区、储物的角落

究极细节,日常便捷更安全


在小户型适老化改造方面拥有十来年工作经验的张海翱,深知“细节”对老人生活空间的重要性,老人的日常需求和使用习惯,其团队也烂熟于心,在这个改造项目中,处处可见贴心的细节处理。

之前因格局问题,导致屋内光线严重不足,夏奶奶是二级盲人,这对她的日常起居来说是很大隐患。而昏暗的光线也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慢性损伤。因此,设计师在窄长的客厅内布下三组Led线条灯,搭配环保耐用的软膜天花,令空间内拥有充足的自然光视效。

改造前,昏暗的室内光线

改造后,柔和的自然光布满空间

在厨房,带有滚轮的橱柜抽屉能够轻松抽出,放进轮椅,当未来老人需要轮椅代步时,可以在这里坐着炒菜。

厨房地面特地铺设了防滑地砖,与客厅的木地板形成鲜明的污区、净区分隔。被适当垫高的冰箱,也免去老人蹲下来取物的劳累。

改造后的卫生间,不仅拥有了洗手池、储物柜,更加入了诸多助老设施:马桶边旁帮助起身的无障碍扶手、方便坐着洗澡的折叠凳,都能让老人的需要在这个空间里得到周全呼应。

此外,床边、橱房、客厅、阳台等四处遍布的扶手,给老人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进门处的鞋柜、折叠式换鞋凳,也让每一次进出家门都更加安全舒适。

阳台上不仅有助老扶手,还为夏奶奶辟出了礼佛的空间

最重要的是,空间的简化整合、收纳区的合理布局,给全屋让出了宽敞的行走空间,“硬装必须非常简单,不需要赘余的东西,要无障碍,才能方便老人活动。”在这个改造后的空间内,轮椅可以畅通无阻去向任何地方。

面向未来,借助科技便捷生活

有了宽敞安全的屋子,设计师又进一步思虑如何帮助平日走路困难的夏奶奶更轻松地行动。拐杖重心不好控制,助步器自重太大,有没有更便捷的可能性?

“我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机械可靠性的小住宅户型可变性研究’,希望用现代科技为老人的生活带来更多关怀。”张海翱说。

于是在普通的适老化设计之外,一项“黑科技”也在此安家落户——悬浮拐杖。

天花板上嵌入长长的导轨,一条机械臂垂下来成为夏奶奶的扶手。机械臂上方自带一条导轨,与主导轨一纵一横两种运动方向相结合,让悬浮拐杖可以到达房间任何位置。不需要费力调整重心,只需要将双手攀上去,机械臂就能代替儿女的手,搀扶着夏奶奶在屋内走动。

悬浮拐杖具有遥控、手动两种操控模式,可谓“手到杖来”。此外,悬浮拐杖上还设有置物台,用来传菜都可以!

更“黑”的技术还在后头,把拐杖换成机械手,便可帮老人隔空取物。操作模式同样非常简单:老人只需戴上一个机械手套,做出抓取动作,机械手就可以同步模拟动作,抓取物品。

“这是一个多种功能结合的‘原型机’,还在不断完善中,未来希望可以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满足他们的需要。”张海翱说,“做设计一定要面向未来。”

改造完的“黑科技”适老房令人惊叹不已,非常直观的操作,让两位老人很快就掌握了使用诀窍。“老人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保守、守旧,他们其实非常乐于接触新事物。” 张海翱说。

这次改造,不仅新技术的运用得到了王爷爷和夏奶奶的悦纳,整个室内软装的焕然一新,也得到了老人的认可。

复古的绿色墙面搭配原木色家具,带来舒适怀旧的氛围。造作的蘑菇台灯、云笼果盘、蘑菇储物罐、圆率花瓶等设计感小物散落各处,为日常缀上了更多美好玩趣。

“老年人的家就必须老土?不是这样的。” 据多年观察,张海翱得出结论:“在审美的需求上,他们和年轻人没有区别,他们也不喜欢灰暗的房间。造作的家具色彩明亮,细节上也非常讲究,基本都是圆角处理,非常适合给老年人使用。”

在设计师张海翱看来,为老人量身打造安全、漂亮的“适老房”,除了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更是一种深度的人文关怀。“设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带来尊严,这正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造作软糖沙发™-双扶手双人座
瓦雀长桌® 1.2米

瓦雀长桌® 1.2米

2352 ¥2799

造作洛城软椅®
造作花间实木小桌®-高桌四叶款
光匙地灯
造作鹿铃台灯®
蘑菇台灯-小号
蘑菇储物罐-矮罐
蘑菇储物罐-高罐
云笼果盘-小号
旅行家限量摄影 | Alessio Trerotoli
可用300专用优惠券
免费配送

我要申请参加活动

发送验证码
确定

点击右上角•••按钮,进行分享

分享到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微博